查看原文
其他

制作设计:好莱坞电影美术的百年发展史

电影建筑师 电影设计师 2022-05-24

引言

电影建筑师

一年一届的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作为好莱坞制作设计(国内俗称电影美术)的荣耀时刻,成就了无数的电影艺术设计大师,但大众对于制作设计的发展历史却知之甚少。

在开始今天的长篇话题之前,我们先用一个视频来回顾一下1927-2017年间历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获奖影片:

来源:YOUTUBE 作者:Sam Passer

也许你知道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颁奖对象包括艺术总监(Production Designer,也称制作设计师)和布景陈设师(Set Decorator),但你肯定不知道,在好莱坞电影制作界历来有“三位一体”的说法,即导演、摄影指导、艺术总监是电影公认的三个最核心的主创。他们常常紧密地合作在一起,三缺一或哪个部分掉链子都可能引起电影的“血崩”。


《金刚》拍摄现场


上图是《金刚》(2005版)拍摄现场的剧照,入境人员包括《指环王》系列的铁三角:导演彼得·杰克逊(居中)、摄影指导安德鲁·莱斯尼(中后戴帽那位)、艺术总监格兰特·梅杰(右前),而视效总监理查德·泰勒(左前)正在给他们讲解特效呈现方式。


从创作者角度看,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分量除了依托于奥斯卡本身的影坛地位外,还在于艺术总监这个职位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美术指导的职权与地位,成为了电影举足轻重的缔造者之一,这也是2012年将奖项从Best Art Direction 的称呼转换成Best Production Design的真实原因。


2013年的第85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由Best Art Direction更名为Production Design


从接收者角度看,从小就开始接受艺术熏陶,成长路上早就接触了无数欧美大片洗礼的美国观众,早就不满足于电影布景作为叙事背景本身,而是开始从电影布景的视觉造型、文化隐喻、光影色彩中追寻更高的精神共鸣与情绪感动。


举个例子,1951年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获奖彩色影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美术监制塞德里克·吉本斯与美术指导普雷斯顿·艾姆斯将这个结合了法国画家浪漫爱情故事的音乐剧提升到了制作设计史上的里程碑高度。


演员结合了幻想世界的平面绘画布景


受法国印象派画家拉乌尔·杜菲的启发,影片中的部分室内环境、室外广场结合了真实与绘画背景,打造了亦真亦幻的抽象艺术氛围。


可以看到广场远处背景由纸上绘画代替


观众不单单被剧情感染,也被高度的艺术创作所打动,这和欣赏大师画作时产生的情绪感受类似。有趣的是,1975年斩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电影《巴里·林登》也创造了十八世纪油画般的气质氛围,但却是通过实景与细致的灯光调色实现的。


除此之外,有些电影则依靠冲破天际的视觉想象和真实可信的奇观营造来打动要求越来越高的观众。


1977年的《星球大战》、2003年的《指环王:国王归来》、2009年的《阿凡达》这三部获得同年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超级大片让当时第一次坐在电影院的观众受到了视觉的强烈震撼,无论是酷炫逼真的“千年隼号”还是圣洁高耸的米那斯提力斯城、奇妙瑰丽的潘多拉星球,布景早已经超越了本身,将观众带入了另一个精神世界。


借鉴了中国黄山与张家界景观的潘多拉星球


指环王的标志性场景——阿苟纳斯之门


虽然美国整体的制作设计水准与职位地位建立在好莱坞碾压世界的创作能力之上,或得益于美国美术指导工会(ADG)、美国布景陈设师协会(SASD)的积极运作,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我个人看来,美国电影的制作设计发展在百年之间受到了以下6个因素的推动:


1、百老汇的积淀

2、大制片厂时代的崛起

3、建筑学的发展

4、装饰艺术运动的兴起

5、幻想艺术的流行

6、特效技术的升级


一切先从电影诞生的源头说起....


20世纪初,那时候根本没有艺术总监甚至电影布景师的职位与培养学校,第一批的电影制作设计先驱主要由两拨人组成:来自百老汇的舞台美术师与来自芝加哥的建筑设计师。他们集结了包括画家、雕塑家、建造工人、装潢工人等在内的团队,一同前往南加州海岸边缘的一个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社区(未来的好莱坞),开始负责好莱坞早期黑白无声电影的制作。


建筑师出身的雷电华公司美术监制范·内斯特·波格拉斯与他的美术部门团队


最早的电影布景方式深受百老汇音乐剧和舞台剧影响,在二维的景片上绘制图案,利用视觉错位营造空间假象。布景师大量借鉴了剧院舞台设计,设计中没有摆脱墙壁彩绘背景与方盒子舞台的思维惯性。现在普遍认为1902年的电影《月球旅行记》的美术指导乔治·梅里爱是创造电影布景的第一人,是他开始利用更多实践技术尝试打破百老汇舞台布景传统的束缚。而历史上被认为第一个使用美术指导称呼的是剧院布景设计师威尔弗雷德·巴克兰。


《月球旅行记》利用了包括旋转门、虚假透视、实体布景物等创新技术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更名与实践后,美术指导(Art Director)被确定为最适合代表这个新职业设计领导者的头衔。


1910年代开始,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专属制片厂,区别于如今的自由职业者的定位,当时的影视美术从业人员纷纷进入大厂上班工作,而制片厂的首席美术指导负责了整个公司部门的人才培养,监督单元美术指导(Unit Art Director)的布景、道具、陈设、搭建、特效等工作,并将自己的职位命名为“美术监制(Supervising Art Director)。当然,后期实际参与电影制作设计的其实是单元美术指导,美术监制更多是挂名而已,这是后话了。


1893年由托马斯·爱迪生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电影制片厂——黑色玛利亚


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最早设置于1927至1928年间,但在此之前,导演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与威廉·卡梅隆·孟席斯作为美术指导的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影片《巴格达窃贼》都用大规模的三维实景创造了气势壮阔的场面。


1924年的《巴格达窃贼》在制片厂搭建的大型室外布景


同时,建筑学的浪潮开始影响电影布景的创作。1920年的《卡利加里博士的小屋》与1927年的科幻片《大都会》都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装饰主义运动的兴起更是让建筑室内的Art Deco风格席卷了整个好莱坞。


装饰主义运动不单单影响了欧美。在20世纪20年代末与30年代初,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完全紧跟着时代潮流,老外滩与南京路至今还保留了装饰主义建筑的传世经典,可惜抗战的爆发让中国的建筑学与电影制作设计的发展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1921年好莱坞电影《着魔》(Enchantment)中的Art Deco建筑室内风格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威廉·卡梅隆·孟席斯作为制作设计最伟大的先驱最早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专业,同时具备建筑学专业知识与绘画能力的他开始运用无数的水彩效果图与故事板草图来控制三维实景的搭建,精确把控镜头下的色调与氛围。


威廉·卡梅隆·孟席斯正在绘制场景水彩气氛图


整个大制片厂时代,也是拥有建筑学背景的美术指导大放异彩的时期。


塞德里克·吉本斯从小深受爱尔兰建筑师父亲的影响,作为米高梅制片厂的美术监制甚至将自己的部门称之为“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他也是将装饰艺术运动带入好莱坞电影的先驱。


在参观了1925年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和现代艺术博物馆之后,吉本斯将Art Deco装饰艺术带回好莱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直线条为标志的装饰艺术内饰风格。


塞德里克·吉本斯与女演员妻子的豪宅,采用了Streamline Moderne的设计,也受到了建筑师赖特的影响


其外,雷电华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监制范·内斯特·波格拉斯在纽约学习了建筑和室内设计,为电影开创了混合了装饰艺术风格、现代流线、新古典的 "Big White Set"风格。


范·内斯特·波格拉斯在1935年的《礼帽》中创作的 “Big White Set”风格布景


派拉蒙的美术监制汉斯·德雷尔在慕尼黑学习了建筑学,并通过自己的美术部门培养了整整一代的制作设计大师,当然,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也拥有建筑学背景,比如亨利·巴姆斯泰德、罗伯特·博伊尔。


此外,华纳兄弟的安东·格洛特曾在德国学习过艺术、室内设计、插画。他利用沉重的建筑空间,低矮的拱门,阴沉的色彩和对比强烈的阴影奠定了黑帮电影的视觉风格,并影响了未来的黑色电影。


汉斯·德雷尔为《魔鬼是女人》绘制的气氛图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社会经济大萧条时期,作为逃离现实的“精神鸦片”,好莱坞电影进入到了新的繁荣年代。


哥伦比亚公司的美术监制斯蒂芬·古森在底特律以一名建筑师的身份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其为电影《消失在地平线》中设计的名为“香格里拉”的乌托邦建筑受到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佛教建筑的影响。


《消失在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布景


以此同时,为了远离现实,幻想艺术题材的小说与设计开始进入到电影内容当中。1936年的《科幻双故事片》(Things to Come)涉及到了未来主义地下城市设计,制片人亚历山大·柯尔达据说最早邀请建筑学大师勒·柯布西耶来设计布景,被拒绝后才找到了孟席斯。


《科幻双故事片》(Things to Come)中带有机玻璃、霓虹灯管的流线型未来建筑设计


另一方面,1939年的《绿野仙踪》在彩色电影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开始了早期视觉特效技术的尝试,运用摄影机与物理道具营造出的假象,拍摄了一些列奇幻剧情,比如为电影中的龙卷风场景设计一只巨大的风袜来模仿龙卷风。此外,以科学怪人弗兰克斯坦为代表的哥特恐怖片与以卓别林为代表的无声喜剧片都或多或少尝试了新的特效拍摄方式。


《绿野仙踪》中的物理特效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电影《乱世佳人》美术指导的威廉·卡梅隆·孟席斯就因其在电影中的视觉把控力与项目管理获得了制作设计师(Production Designer)的崭新头衔,这个头衔在大制片厂时代结束后陆续开始被独立制作电影团队使用,将统领电影大美术部门与创意部门的主管统称为艺术总监(Production Designer的中文称呼)。美术指导开始用来称呼艺术总监的副手。


威廉·卡梅隆·孟席斯为《乱世佳人》绘制的水彩场景画


好莱坞在整个1940s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内容更多关注在侦探悬疑、战争犯罪等题材中。这个时期以黑色电影(Film noir)的诞生为标志,希区柯克的《蝴蝶梦》初露锋芒,如雷贯耳的《卡萨布兰卡》、《公民凯恩》横空出世。


为了向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致敬,并赞颂现代建筑十年来的新国际风格,1949年的电影《源泉》中,加里·库珀扮演了典型的特立独行的建筑师霍华德·罗克。他被委托设计一个代表未来样貌的建筑,这个建筑被称为恩赖特之家。


电影《源泉》中男主角的未来建筑设计具有建筑大师赖特的代表作流水别墅的气质


20世纪50年代,法律开始废弃院线的垄断,好莱坞制片厂系统开始走向没落,土地与制片厂设施纷纷被变卖。电影美术部门陆续过渡到了自由职业的状态,而艺术总监(Production Designer)开始取代美术监制(Supervising Art Director)。


1950年的黑色电影《日落大道》预示了好莱坞衰落的事实,但也昭示着希区柯克时代的正式开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被誉为最会用建筑拍电影的导演,美术布景师出身的他用《迷魂记》、《后窗》、让我们看到了楼梯、门窗、扶手们的“演技”。


《迷魂记》中的旋转楼梯


而作为派拉蒙美术监制汉斯·德雷尔的门徒——亨利·巴姆斯泰德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艺术和建筑学,这也为日后担任《迷魂记》的艺术总监奠定了基础。


相同的是,汉斯·德雷尔的另一个爱徒——罗伯特·博伊尔同样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过艺术和建筑学,同样与希区柯克在《西北偏北》《群鸟》中进行了合作。


在《西北偏北》中,最壮观的场景之一是由詹姆斯·梅森扮演的恶棍菲利普·范达姆之家。为了向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流水别墅致敬,且满足几个特定的拍摄视线穿越要求,博伊尔用心设计了这栋房子。据说剧组一开始找赖特设计,可惜设计费太高了。


博伊尔为《西北偏北》范达姆之家绘制的建筑草图


另外,西部片开始抬头,1952年的《正午》、1953年的《原野奇侠》、1956年的《巨人传》奠定了西部片美术设计风格,但1959年的战争史诗片《宾虚》抢尽风头,不但影响了诸如《角斗士》、《指环王》等大片的创作基调,还斩获了次年的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宾虚》中壮观的战车比赛


《宾虚》的影响带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部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再次定义了战争史诗片的豪华制作设计方式。毕业于北伦敦理工学校(现伦敦城市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约翰·博克斯担任了本片的艺术总监,并在阿尔梅里亚附近干枯的河床之上实际建造了由300座建筑组成的亚喀巴城。


约翰·博克斯对着模型和同事讨论着《阿拉伯的劳伦斯》中亚喀巴城的设计


当然,论布景的烧钱方式没人比得上1963年版的《埃及艳后》,虽然它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分别斩获了两年间的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但真材实料大规模建筑工程与华丽服饰差点让投资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破产。


1963年耗费巨资打造的《埃及艳后》宏达场景


有人说,60年代是属于电影大师中的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一部《奇爱博士》,为未来冷战时期007系列电影奠定基调的同时,也让毕业于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的艺术总监肯·亚当设计出了被斯皮尔伯格赞誉为“至今设计过的最好的场景”的战争室。而《2001太空漫游》,在科幻片的影响力早已不言而喻。


《2001太空漫游》中宇宙飞船的布景设计


好莱坞大制片厂系统在60年代正式消亡,而幻想艺术在60年代末则开始蓄势待发。1968年的《人猿星球》虽然特效笨拙,但仿佛在向观众暗示:幻想的大门即将开启,你们准备好了吗?


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的“大片”时代正式来临,黑泽明的三位迷弟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分别用《大白鲨》、《教父》系列、《星球大战》系列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


美术总监兼插画师乔·阿尔夫斯为《大白鲨》绘制的故事板


《教父》1和2令人难忘的外观是由著名艺术总监迪安·塔瓦拉里斯精心设计的,他以其非凡的年代设计和色彩运用来传达电影的基本主题,并与摄影师戈登·威利斯共同把控了黄色、琥珀色和饱和棕褐色色调的室内场景,使之看起来具有四十年代纽约质感。对于室外布景,则使用更明亮,更生动的颜色,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教父2》获得了第48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教父2》中的街道质感与颜色


当然,《大白鲨》、《第三类接触》与《星球大战》系列在特效技术的推动上为制作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虽然大部分影片还是以物理特效为主,但幻想艺术开始以概念设计的方式进入到电影制作当中。越来越多的电影已不满足于拍摄现实或历史的城市空间,科幻和奇幻类型电影成为了艺术总监们“新画布”。


插画师绘制的《第三类接触》插画其实算是最早期的概念图雏形之一


《星球大战》的视觉特效在当时看来是十分震惊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标志时期,英雄主义动作冒险电影成为了娱乐大片的宠儿。


利用刚升级换代的特效技术,“汉·索罗”成为了斯皮尔伯格《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的绝对主角。乔治·卢卡斯继续引领者他的概念艺术团队带来了《帝国反击战》与《绝地归来》,但所有科幻电影在制作设计领域的光芒完全被雷德利·斯科特的开创性杰作《银翼杀手》盖过了。这部电影以2019年洛杉矶腐朽黑暗的未来工业城市为背景,催生了“赛博朋克”和“未来主义黑色电影”类型,同时也是通过电影建筑来隐射社会发展矛盾,探讨未来城市问题的典型科幻片代表。


艺术总监劳伦斯·G·波尔设计了《银翼杀手》中的混杂城市,他曾是一名建筑师及城市规划师


当然,除了幻想题材电影,可能受到了70年代《巴里·林登》的影响,同样描述贵族历史生活题材的《莫扎特传》《末代皇帝》《危险关系》都在80年代收获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好莱坞的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多产的十年。幻想艺术被《剪刀手爱德华》带入了一个新的黑暗童话世界。随着电脑而日新月异的特效技术在《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中开花结果,但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制作的物理特效依然强大。当然,特效界的领航员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奠定了21世界好莱坞在海外市场的摧枯拉朽之势。


《侏罗纪公园》中由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制作的物理特效与电脑特效完美融合


20世纪末,建筑学开始走向沉寂,没有上半叶大师们的集体爆发,但电影中依然留有现代主义的余温。1991年的《与敌共眠》中道格·克兰纳设计的海边别墅通过开放的客厅与落地玻璃、地面的强烈反射传达出屋内女主人的不安定之感。《洛城机密》的艺术总监珍妮·奥佩瓦尔用建筑师理查德·内特拉的房子作为主角在洛杉矶的家,而纽约也正在变成现代戏最热门的建筑拍摄地。16岁离家到罗马学习美术和建筑的艺术总监丹蒂·费雷蒂为《纯真年代》设计的19世纪贵族室内布景,无不透露着扎实的基本功与老派建筑院校的素养。


《与敌共眠》中的海边别墅


丹蒂·费雷蒂为《纯真年代》绘制的室内陈设气氛图


进入21世纪后,大IP伴随着电脑特效技术的成熟,为我们带来了《哈利波特》与《指环王》的世界,幻想艺术进一步多元化、类型化。技术控詹姆斯·卡梅隆用《阿凡达》再次打开了观众们的想象视界,也为动作捕捉和视觉预览技术铺平了道路。


《指环王:国王归来》白城(Minas Tirith)中的建筑施工图



《哈利波特》系列开始广泛运用绿幕


美国百老汇的百年积淀并没有散去,它化作好莱坞经典的音乐歌舞片代代相传。2001年《红磨坊》、2002年的《芝加哥》的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就是对歌舞片最好的赞礼。


《潘神的迷宫》、《理发师陶德》、《爱丽丝漫游仙境》,黑暗童话在幻想艺术制作设计领域集体爆发,电影布景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潘神的迷宫》中反派上尉的工作室剧照与施工图


随着软装设计概念的进一步普及,电影的布景陈设师在《穿普拉达的女王》、《恋爱假期》、《爱恨复杂》里或时尚现代或复古经典的设计反过来引领了诸多观众的家居审美。



电影《恋爱假期》阿曼达·伍兹的素雅客厅


好莱坞百年制作设计史就先介绍到这了,但我相信随着电影技术与人类创造力的拓展,电影的造梦师们将会为观众带来更多令人惊叹的艺术世界。

作者|毁男孩的小图纸

就让我们在这里看看电影,品品建筑,做一个造梦的电影建筑师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